【散文苑】张建平:娄山关

2019-08-21
张建平
3375


2.jpg


娄山关
文/明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的经典词句之一。娄山关隘口东山石壁镌刻着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巨幅词碑,过往车流行人无不惊叹一代伟人的绝世狂草神采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革命浪漫主义词风。
      七月流火。伏天的激情,怂恿我徒步娄山关体验长征的酷烈与豪迈。娄山关是川黔交通险要关隘,有川黔锁钥之称,红军长征于此取得首个大捷。午后从桐梓县城向南出发,沿210国道步行20余公里朝关北而上。骄阳吐焰,公路蛇行。青山蜿蜒绵亘,峡谷清流潺湲。抽汗如雨,影斜夕川。顺着昔日红军长征脚步,来到关隘脚下的红花园。此地在今天尤显名副其实,喇叭花滕紫红白艳,菟丝子黄盖丛间。一径黔北特色民居,聚落避暑山庄,校园紧傍沙坪万亩花海,铁路小站,拱桥流涧,瓜果田园,动车从眼前闪过一束银线,在阳光下穿越而去。


3.jpg


        过南溪桥,就到娄山关景区。入谷即上,乔木高擎,欲柱撑青天;山峰簇聚,似玉笋破土;凉风习习,爽意顿生。更有闻名遐迩的娄山黄焖鸡美食飘香,暑热中诱人垂涎的各类冷饮清泉。重庆避暑老常客叠加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人,迤逦而行,一幢幢农家乐就象这七月天气,生意如火如荼得爆棚。
     公路盘曲而上,车来车往。木制栈道从山脚辗转到山顶。林木颀美阴翳敝日,知了婉转雀鸣清丽。灌木被山,时有裸岩突兀,如鹰啄长空,似灵猴攀援;间或栈道与公路交汇,人车同行,人超车赶。奋力拾级登梯终于站在“黔北第一关"桥上,210国道从桥下入关,车队逶迤,马达隆隆。蓦然置身昔日金戈铁马,喇叭声咽的雄关漫道……
      娄山关自古兵家必争,主峰海拔1788.4米,关口海拔1277米,只需在夹道的大、小尖山上架上两挺机枪,居高临下,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娄山关战役由红军军团长彭德怀、总参谋长刘伯承、政治委员聂荣臻等直接指挥,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率部进攻。面对黔军盘据有利关隘,红军巧妙使用正面佯攻、侧翼突袭、围点打援等军事策略一举攻下娄山关。红军击败敌军2个师4个团,歼敌600余人,完胜黔军。至此遵义会议南守乌江天险,北固娄山雄关。娄山关大捷,既振奋了红军军心,又据川军入黔于门外,为决定红军命运转折的遵义会议胜利召开筑牢北部屏障。难得此大捷之后毛泽东发出“而今迈步从头越"之感慨!
       娄山关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场胜利,战斗中红军牺牲100余人。红军纪念碑由开国上将张爱萍题写“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碑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今天碑前鲜花祭奠,重温誓言,初心拳拳。夕阳下,纪念碑如燃烧的火炬,照耀艰苦卓绝的过去,照耀奋发进取的现在,照耀辉煌复兴的未来。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如今的娄山关战斗遗址、遵义会议等诸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仍坚定不移地向世界宣告新中国建设取得的举世嘱目成就,向过往行人宣讲爱国主义传统,向新中国继续播洒红色种子,让红色基植根人民心田,代代星火相传。娄山关景区根据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诗词中的意象打造景观。“长空桥"横绝山巅,一桥飞架衔接大、小尖山,漫步桥上看云卷云舒,城乡巨变。穿行林间栈道,战壕隐隐,战役再现,仿佛红军号角充锋耳畔。“雁鸣塔"耸峙云间,风过铃铮,看南北城阙相连,东西峰峦叠翠,210国道、川黔铁路、渝贵高铁、南海高速,四龙齐驱,通江达海,盛况空前。


4.jpg


   诗曰:
        长征万里赴雄关,
        娄山激战捷报传。
        再取遵义成转折,
        漫道如铁从头看。
        廊亭栈榭听雁鸣,
        长桥横空接尖山。
        今日群峰披锦绣,
        英雄有灵亦开颜。

     群峰染夕晖, 三架古炮台寒指关山,“娄山关"摩崖石刻铁骨劲健,在青空碧翠间如赤焰熠熠灼天。


5.jpg


        作者简介: 张建平,男,笔名:明见,贵州省桐梓县人,从事铁路工作。业余爱好文学、旅游。



责任编辑:陈传翠 编辑:余洪梅

来源:天涯剑 荷塘月色文刊